廣東話的由來 (劉端)
約在公元前七十五年, 南越皇帝趙佗的朝庭裏, 從長安來了一位漢朝特使陸生, 携遞上當朝漢文帝的手簡 , 內容從略如下:
本人乃漢高帝偏房兒子劉恆, 現在正當家管事. 咱們两國邊境最近發生過的糾紛衝突, 但願您與我親信使節陸生商談. 從事解决爭端矛盾, 化竿戈為玉帛. 我本人一向主張與人和平相處的, 假若有疑問, 則請留意: 您的故鄉河北真定, 父老弟兄們都仍然安居樂業; 而您祖先的墳墓, 亦皆分毫沒有被擾患。 咱們邊境的糾紛以及和解談判, 足可從這般事實作為出發點也.
趙佗乃秦朝派駐華南大軍的指揮官, 總部在當時的南海番禺, 亦即目今的廣州市. 秦亡漢興, 部隊無法, 亦不能回鄉. 唯有宣佈獨立, 自成一國的土王帝. 因此大受漢朝當局抵制, 邊境被封鎖了; 若有涉及戰略的物資, 都要受”禁運”, 不許出境. 項目中包括當時中原纔有的生鐵, 為兵器及農具之上品. 同時中原不允出口的, 還有母馬, 大大的限制了軍隊戰馬的數目和能力.
趙佗因之惱羞成怒, 帶兵打入毗鄰漢屬的長沙, 搶掠一番, 滿載而歸. 這便是漢文帝派使者要交涉談判的事端.
至於駐南海番禺的奠邊部隊, 連括趙佗在內的官兵, 眾多是從真定地方徵收入伍的子弟兵; 軍部營中所通行的話, 無疑是河北真定的方言. 如要舉實例 , 請参看當時蔣介石的官府內, 大夥子講的, 非寕波話不行的. 而孫中山在廣州的國民黨臨時政府, 大家通用的都是粵語.. 要奪得政權不容易, 要換改掉慣用的母語, 那是不太可能的了!
趙佗看罷漢文帝的謙遜和氣的書簡後, 萬分佩服這劉恒的立世為人, 不絕讚揚他無愧是為人之長者, 無形中敬意滋生. 除了向代表漢庭的陸生致歉意外, 更單獨宣佈解除”南越皇帝”的尊銜, 回復到獨立初時”南越王”的稱號, 不敢再和漢文帝齊相平比.
南越王國和漢朝相安無事, 凢九十多年, 直至漢武帝以威力统一了中國, 方纔終結獨立. 趙氏王朝以及從河北真定一起并來的官兵和他們的後代, 多都成為廣東地方的官府尊貴. 河北真定地區的方言, 随着亦變成為廣東地區的”官話”了.
方言在中國各地方的雜處分佈着, 有若一張碎布縫組成的床蓋. 這種現象, 大多是人民遷移形成的結果, 很少是當地自發的語言系统. 對北方人意見不少的廣東人, 倒不知自己所講的粵語, 原本就是來自北方的地道土話呢!.
滿清末期, 一批革命份子諸多是老廣, 講的亦都是粵語. 滿清倒台了, 革命臨時政府裡的一帮老廣, 難得, 亦懶得, 改操普通話(當時的官話), 蓄意要把粵語立法通過, 成為國語! 差的僅僅少數幾票而己. 要不然, 操北京話的究竟係講乜嘢!?
***** 以上資料出自漢書 *****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