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諧共存世界的修養

          莊子講修身兼養生,幾乎在各篇都有提到高深的道理和可行方法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他秉承道家的「任性靈,卻塵累,超物象」的思想,解說「遊」的理想,把人的生命融入宇宙的廣大格局之中,逍遙疏放,優游冥如,用「輕」而美好的生活,代替「重」而嚴峻的功業的勞苦,在忘情中暢遊在清曠滿足之鄉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這理想太高太玄,莊子亦用種種寓言講述貼切的逍遙快樂的生活方式,教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放下心憂和手機,沐浴在大自然的秩序及和平的美好時光。 

有盡與無窮

          《養生主》載:〝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,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!……緣督以為經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養親,可以盡年。〞 

          即是說,生命時間有限,可知須知的智慧是無窮的,以有限追求無窮,疲困不安了。……接受並順應自然秩序做人,可以保護身體,可以使生命圓滿,可以養育親人,可以安享天年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人類是「時間動物」,可以創造時間和駕馭時間。古人注重「昏寐晨起」和「秋收冬藏」,就是勸人不要捱夜看足球比賽而缺乏睡覺,以至早上沒有精神上班。而且,在適當的時間積蓄收入,以防不時之需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比較起來,其它動物是「唯空間」的,沒有駕馭時間的能力。我們觀看非洲的角牛,每年吃完一個地方的草以後,就大舉遷移去另一個生草的地方,冒着生命危險,亦不惜互相踐踏。他們有本能追逐食物,沒有能力生產和保留食物。今天都市人多數中了消費主義的大毒,亦有像動物一樣的,不但即用即棄,而且超越自己的能力;或者先用未來錢,陷入「爆卡」的悲哀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莊子之言亦有被誤用的。不少精靈的子孩,讀了這則說話,又深覺讀書考試困難,便用它來對父母「講道」,叫他們不必催促自己做功課求取好成績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我想起現時南韓總統朴槿蕙,她熟讀中國古籍,幫她渡過親自見到父親被殺,母親被殺,及父親的親信眾叛親離的一段悲苦人生。我於她邁出谷底仍未決定競選總統的時候,有緣與她會面,很欣賞她的座右銘,反映她的修養:〝坐密室如通行,馭寸心如六馬,可以免過。〞 

          一個人如果超越時空限制而順遊天下,又駕馭自己的心好比六隻各有個性的奔馬,走向一個目標,即可以避免過錯了。對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人的一寸之心實有超拔的能力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我最近看電視新聞,美國總統不「知己知彼」,公開站在日本首相安倍與朴總統之間,以為可以拉攏兩人調和,幫助美國一齊「圍攻」中國。結果,朴槿蕙站穩自己的坐駕,連安倍用韓語問好亦置之不理,正說明她既通達美日總統之意,又駕馭她自己民族的心,堅決用行動表明,今天世界局勢由歷史經驗派生意義。假如國際關係不離開歷史的「經」,可安可久,否則,必然重覆過去的經驗。 

不已執,包容他

          《齊物論》的首段說:〝南郭子綦隱機而坐,仰天而噓,荅焉似喪其耦。顏成子游立侍乎前,曰:「何居乎?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今之隱機者,非昔之隱機者也。」子綦曰:「偃,不亦善乎,而問之也!今者吾喪我。……」〞 

          故事說:有一天,南郭子綦安閒而坐,仰頭向空間慢慢深呼吸,好像放下身體的牽制,進入心靈自由的境界。侍候在一旁的學生顏成子說:「怎麽呀?身體可以企定像枯木一樣,難道精神亦可靜如死灰嗎?您今天的樣子有點不同昨天。」老師說:「問得好。我今天放下了偏執的我。…… 

          偏執的我是做人最大的「過錯」。人是合群的,如果社群中只有一個人的意見決定一切,不但不可能有和諧和個性發揮及豐美的文化,而且是獨裁社會了,違反自然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中華文化自古崇尚自然和自由多元,所以創下「和諧」的概念為普世理想。這一概念傳去「以神為準」的歐洲以後,引起很大的思想波瀾和社會革命行動。在四百年間,西方思潮的轉變發展,幾乎是循着一個「個性解放」的目標而開拓的。最大的心靈波瀾,出現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興起的「存在主義」(Existentialism)。這主義的思路由哲學、神學、文學、藝術的繁花茂葉的傑作表現出來,各傑作家都受過老莊智慧的啟發和感染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不偏執己見(或一見)是自由的基本做人態度,亦是國際之間大小國家維持自由及「一個世界」格局的共同生存之道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《天地》的第二段由學生引述莊子的話,闡釋人心包容的道理、度量、和美好結果。原文說:〝夫道,覆載萬物者也,洋洋乎大哉。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。無為為之之謂天,無為言之之謂德,愛人利物之謂仁,不同同之之謂大,行不崖異之謂寛,有萬不同之謂富。〞 

          白話文可以有多樣的解說,我在本書的不同章節提出不同的版樣。這裡就是一個:〝道是包含萬物又乘載萬物的,廣大而多樣。好人不可以不放棄私利之心。不為名利而做事是有道。不為私意而說話是有德。愛護他人和保護生態環境是仁心的表現。存異求同的心態是大同世界的基礎。行為不自以為是又標奇立異,是寛樂的表現。包羅萬象即是豐富美麗。〞 

          莊子在這裡說明了道、德、仁、大、寛、富的理念和行為態度,不論是個人或國家,都是可行和應行的,很有智慧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智慧是既容易掌握又不難誤用的。關鍵在於「深明」而不是「取巧」。最近在電視出現一則銀行廣告說:「己所欲,施於人。」它大概是孔子的「大智慧」的「小巧用」吧?原出的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可說是千古智言。如果主賣廣告的銀行用意在說:〝本行求利,又把利益分給大家〞,那麽客戶要問:〝你賺多少?又分多少?〞假如意思是像美國一樣,自己的社會經濟問題都很多,又忘記殺滅印第安人和壓迫黑人至今不得平等的「民主經驗」,自己喜歡,又要施給他人話,就最好把該廣告撤回了。廣告是有力的輿論,今天的輿論受到千萬樣式的巧用,實是當前世界最大的不幸。 

大同的恬和至樂

          莊子在《至樂》篇說明多種道理,天地變化不定,人心的和平安樂要求人們適應變的發展,謹持個人的修養原則,即不執己見,尊敬自然,不要强加己意予他人,須從關愛萬物的大愛中尋求個人的安心和快樂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本篇有寓言《魯侯養鳥》,說明不尊敬他物的個性,只用自己的標準强加於鳥的身上,讓牠不安而死的殘忍行為。我們今天環顧週圍的人和國家,不知有多少相同的事例,就欣賞莊子早在三千年前,已經勸告我們敬物、愛物、而喪己。原文:〝昔者海鳥止於魯郊,魯侯御而觴之於廟,奏九韶以為樂,具太牢以為膳。鳥乃眩視憂悲,不敢食一臠,不敢飲一杯,三日而死。……魚處水而生,人處水而死。彼必相與異,其好惡故異也。故先聖不一其能,不同其事。名止於實,義設於適,是之謂條達而福持。〞 

          白話文說:〝從前有一隻海鳥飛落魯國郊野,魯國的大官把牠捉來養在宮廷裡,送酒給牠飲,奏古樂給牠聽,宰牛羊取肉喂牠。這樣,海鳥不明又不安,不敢喝酒吃肉,三天就死了。…… 魚住在水裡生活,人住在水裡被淹死,人和魚各有不同的禀性,所以他們的好惡也不相同。古時的賢能不用一種技能完成不同的事。成功或失敗都視乎實效而定,好壞的標準亦要看事情是否適合接受的人。這就是所謂合乎條理和提供恆常的福祉。〞

知情以治天下

          2014年的今天,馬年一開始便出現了幾項空前的奇怪世界大事。馬來亞航空公司的航班消失了,連同全機三百多人,全球多個國家積極尋找,歷經數月仍然沒有可用的猜想。日本軍國主義抬頭,積極備武,獲得美國撐腰和幾個大小國家的「默許」。名為世界之肺的亞瑪遜河的森林面臨消失;美國加州經歷「超旱」,乾枯了沙文魚苗遊向太平洋生長的大小河道。在非洲的薩哈拉沙漠,聯合國屬下的研究團隊見證着最後幾個沙漠湖的變化。南韓渡輪的翻船和土爾其煤礦着火的災難,都出人意料地殺死數百人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在這樣的巨大慘劇中,人類最先進的科技和知識竟然束手無策,甚至沒有解釋。我們的世界正需要全球各國人民的修身和領導智慧。讀者退到自己本身,面對今天混亂而惡鬥的世界做好本份,進而關愛社區、國家和世界,可以從老莊智慧中悟得可行的方畧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《老子》的十章和五十七章都說明兩個大道理。第一是治國要堅持勤儉、節省、簡政、廉政的方畧,不搖動,不懈怠,亦不多管人民。第二是以人為本及相信人民有「自化」、「自正」、「自富」和「自補」的能動力。這一智慧傳去英國,曾經幫助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搞出「不干預」政策,取得成功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 莊子在《徐無鬼》篇講一個故事:黃帝問一個牧馬童:〝夫為天下者,則誠非吾子之事。雖然,請問為天下?〞牧馬童心想,這種大事怎樣問我呢?覺得不好意思回答。黃帝又追問再次。牧馬童便說:「夫為天下者,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?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!」黃帝再稽首,稱天師退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這個故事說明黃帝的謙虛和誠心學習。又說明領導才具不是甚麽專門學問,而是從實生活中攝取得來的。牧馬童說治國好比牧馬。成功的牧馬人盡力消除有害馬群生長的東西,馬群即能繁生而快樂。同樣,治國者愛民,亦要除去傷害人民的東西,即如官員貪污和濫用權力等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莊子更於《則陽》篇內,用生動的敍述,說明人民的苦難與政府的腐敗相關,從而主張管治者必須具有「嚴於律己,寛於待人」的領導風範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故事借用老子的學生柏矩去齊國考察,回來向老師報告他的所見所感。他在齊國見到一個被處以死刑的人,屍體被拋在街上示眾。他不忍心,把屍體扶正,並脫下自己的官服把它蓋好,仰天大哭,大駡政府無德無能,感慨那人不幸遇上該種惡政的境況。末了,莊子借口表達他的治國愛民之道。他說:〝古人君人者,以得為在民,以失為在己,以正為在民,以枉為在己;故一形有失其形者,退而自責。今則不然。……民知加竭,則以偽繼之,日出多偽,士民安政多偽!夫力不足則偽,知不足則欺,財不足則盜,盜窃之行,於誰責而可乎?〞 

          把這段話放在這幾天的香港最熱新聞(2014-5-16),報導官員和職員處理香港地鐵建築失誤的內情,以及執政者的花巧表現,好像是「度身訂造」的寫照,竟可以是三千年前的智者預言? 

          老子和莊子都給今時的種種領導行為提出對症下藥的方法,詳見於書中,實是今天領導人應該熟學又領導人民共學的「通識教育課程」智慧。在進步的社會,官員不忙於說慌和遮掩解釋自己的過錯,人民亦不忙於遊行示威,而是有修養地逍遙生活,又樂在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