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/練功札記 『入靜 』 (二)

在首章所述練功之三個層次,人人的感受,都會不盡同。
籠統地講,所謂初級的入靜,大體上來說,當練功進入入靜之後,身體覺得特別舒暢,大腦無甚雜念,但在經過一段時間,雜念又生。自已一發覺有雜念,很自覺容易地將雜念平息下來,於是再回復到無思無慮,入靜之境界。
於是在練功的過程中,隨著入靜的加深延長,入靜時候多,雜念時候偶現,但很快就回復到入靜的境界,此乃初級入靜的一般情況。

中級入靜,幾乎在整個練功過程中,(除開始部分),一直無雜念,維持入靜之長度,個人之意識減到極低,只是偶然間有個人意識,但並非入睡了,而是整個練功過程,都清醒之極,古代稱為「一靈獨覺」,是指唯一的,但不是自己的感覺,是靈性的感覺,自己感覺到體內,體外的一切事物,唯不會有任何感情,思想的配合。

最高階段,完全沒有了個人思維,那時就可用「 明鏡高懸 」來形容。好像鏡能照見萬物,非常清楚準確地體會到身體內之氣或其他,體外的各種事物。就算微小到平常聴不到的聲音,亦可聴到。但亦保持此明鏡不留下任何痕跡。另外,特別重要的是,感到天地光明朗照,漂亮藍天,晴徹廣濶的天空。看到,感受到千里以外的事物,但仍保持朗照,光明到極點。這就是第三層次。

但我們不用要求那麼高,能做到初級入靜,已達到我們最大的目的。
其實我們在追求入靜時候,要特別強調其持續性。入靜一分鐘,到二三分鐘不難,要在入靜時配合練習,一步步加長持續,在幾分鐘之內,仍保持入靜心態,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練功目的。要達成這目的,我們要通過很多人為方法。

如果用西方腦科科學來說,勉強比附這入靜, 應該是涉及我們腦幹的 “網狀組織上行之激動系統”,這組織上行激動系統是令人興奮的。 腦科實驗,如把這部份切除, 動物就永遠在睡眠狀態,不再清醒。這系統在興奮,在腦內佔優勢時,因為它工作,大腦皮層就可慢慢地降下它的興奮,進入抑制過程。
大腦皮層,是高級智慧生物才有的。這部份負責我們感情,思維,邏輯,等等最關鍵的思想活動,這部分一活動,就雜念紛紜。
因而通過上行激動系統的興奮,就令到人類獨有的雜念降到很低。但降低並不等如沒有。當大腦皮層活動受到抑壓,活動降低,就將這抑制廣泛地傳到整個大腦,再進一步,就像易經所講,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動中有靜,靜中有動。
因此在這情況下,首先整個大腦功能開始進入普通人沒有的一種生理情況。用腦電波來說,我們大腦中枕部(後面), 發出 alpha “α”波。在入靜過程之慢慢加深,枕部發出之α 波,曼延到前面前額,尤其是左額的額葉部分,令到額葉的頻率下降. 原本我們大腦各部份是分功合作的, 各部份負責不同的功能。能協調的話,就無問題,不協調的話,就做成問題。 當大腦之α波曼延到至整個大腦,說明了整個大腦功能,變成和諧一致,協調,統一,成為更高之分工合作。各種不同之聲音,組成一個和諧,互相協調,達到最高境界的合作。

當大腦在這情況下,隨着入靜時候的延長,大腦就有機會影響整個身體之生理結構,令到原來我們生理結構之不協調,不平衡,慢慢地通過大腦之平衡協調,從而影響身體各個部分,令到他們產生最大的和諧。我們中國稱之為陰陽和諧, 陰陽協調。中醫則認為這樣身體就健康,人長壽。這就是為何練功,尤其是練功達到入靜,能對身體產生良好效果的關鍵原因。最低的功法,如能做好入靜,與最高的功法無分別。倒過來說,就算是所謂最高之功法,如達不到入靜,效果反不及最低之功法。

怎樣才能練功達到入靜之要求,各家各派的氣功都向這目標努力。因此每個家派,都可能有它寶貴的經驗,值得效法。籠統地統計分析,各家派有何共同及不同之處,我們就發覺,要想入靜,需要明白,要有條件,就是「放鬆身心」。
1957年上海 陳濤等人出版之 「放鬆功」,是一個最簡單,最容易掌握之放鬆身體的一個功法。我們知道,身體之放鬆,是精神放鬆的基礎。精神緊張的人,身體就自動緊張。所以令身體真正放鬆,首先精神一定要放鬆。要放鬆精神,非常之難。
在練功前要提點自己,將一切煩惱,憂傷,憤怒,努力拋棄,令情緒維持比較穩定之情況。有時可利用虛假的想像,虛假的歡樂,來取代煩惱, 憂傷。 人類最能想像,常對未來充滿信心,希望,才能在艱難困苦中活下去。要令心靈放鬆,才能令身體放鬆。要心靈放鬆, 就牽涉到文化問題。其中傳統儒家之修德,令到自己頂天立地,問心無愧, 是達至心靈和身體放鬆最好之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