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叢書總序》__ 江紹倫
本叢書依作者半世紀的半世紀的國際經驗用現代語文寫中華智慧,兼寫在後現代一個世界格局的今天, 我們怎樣做一個中國人,自足安泰而高貴。 中華文化的起點是人,即人的天性(human nature)和人心(mind)。其終點仍是人,即人在自強不息的畢生奮鬥中圓滿平和,安祥歸宿。
我於1958年從香港去加拿大讀心理學,1961年得哲學博士. 在以後的五十年間,一直在各大學教學,同時兼任國際組織的專家, 在拉、非、亞、各國做社會開發工作。那是人類經歷巨變的時期,以冷熱戰爭、經濟鬥角, 及科技普化運用衝撃群體和個人,改變人的狀況(human condition)。我親見大小國家的人民在無奈中掙扎求生,渴望安寧。而先進美國的大小學校, 每天都有暴行, 由長駐校警處理, 更無安心。
今日(2016-12-27)执筆寫序,我驚悉印度成功發射裝核洲際導彈, 俄羅斯和美國分別宣佈加強核武能力。這三件事都疾步走向人類自我滅絕的末路, 威脅世界和平。
假如這些國際「大事」有點遙遠,我們可以觀察身邊的日常「小事」,看見人們無時不撥動「手機」,消磨時光生命。上星期一項本地新聞報導,一個母親帶小兒上街,過馬路時自顧打機,讓小兒在不知所措中被車撞死,演成悲劇。另外,在慶祝節日的歡宴中,一家人同坐一桌,往往每人都沉著低頭打機,玩遊戲或微信,不顧身邊親人。
互聨網面世催速人的通訊,却造成訊息超載和心理壓力。智能手機的普及, 更叫許多人尋找虛擬的溝通,打發無聊。這一劃時代的發展將怎樣影響全人類,目前可見的只是冰山一角。
「知」是人所獨有的本性及權能。人們不但知天地人物,亦知萬物,適應一切情景,創造生命條件和意義。現代心理學説明,每人都需要安全感,只有在安全心境中方能進行創造,包括生產方法,哲理科技,以及文藝美景和夢想。
本叢書的四書均以安字呈現中華智慧,分別述說孔子的忠恕仁愛,老子的自然慈惠,襌宗的憐憫自在,和莊子的逍遙通透。這些思想向人類提供做人的道理和社會秩序,教人修德從善,邁向高雅的人生境界。
中華智慧的另一面是漢文字的特有魅力。試看,安字由兩個部首組成;一是象徴家庭的寶蓋,二是代表孕育深柔的女人,不但生育,而且維持家庭的生息和創造力量。沒有任何其他文字含有形、聲、意, 美同顯的特點。
「中道」是中華智慧的修養和行為指標。中字由一直綫貫穿口字,講求正直。《尚書》用黃帝的音樂審美標準說:〝直而温,寛而靈,剛而無虐,簡而無傲。八音克諧,無相奪倫,神人以和〞。它說明音樂有極,重在兩極之中,以達中和之美。
心理學明示, 每人都有兩個基礎心理需要。 一是堅信自已有能力和價值, 二是獲得他人的認準。 現代人每天照鏡, 查看自己的樣子, 同時用他人做鏡子, 確定他人心中的己樣。中華民族原本信心十足, 自古以“自強不息, 厚德載物”的信念做人。不幸, 我們因於近代受到西方列強的炮火侵害, 失去信心。 我們的精英分子仰慕外國的物質進步, 對傳統文化妄自菲薄, 甚至任意否定。他們推動全盤西化, 或洋為中用, 廢除學習傳統文化, 拋荒祖宗蔭德, 長達百年。
如今, 多數中國人醒覺必須進行文化復興, 積極尋找足以應對時代挑戰的智慧, 奮力向前。為此, 本叢書用濃墨敘寫中華智知, 並說明它對人類的重要影響, 千年沒有間斷。 作者以史為証, 希望鼓勵大家用外國人為鏡子, 照見自己文化的龐大力量, 愛惜之, 學習之, 鞏固自已的信心, 排除文化自卑感, 做一個堂皇又知書識禮的中國人。
四本小書不足述說中華文化的皮毛。 然而, 讀者可以憑著頓見, 認識通往傳統文化寶藏之路。 下面簡陳二例, 作為第三者的鏡子, 供讀者自照。
(1) 日本人原用漢文作日文基礎, 字數約半。直至今天, 日人名姓皆以漢字表呈。日本於公元285年初見 <論語>, 即時接受忠孝之道作為立國基石。 他們又於六世紀穫知禪智, 把它注入武士道精神, 以憐憫和義規範行為。此外, 調養性情和人生態度的音楽和美學亦原於古時中國。 如是, 日本人今天享受經濟強國之福, 以及滿足人生之楽, 應是他們緊守傳統的結果。
(2) 回顧近日香港, 有青年發動獨立浪潮, 反抗傳統和現實。為求外人漲勢, 更有前高官特請殖民地末代總督彭定康爵士到香港大學演講, 鼓吹任我行式的民主價值。 但是, 出人意料, 爵士大人當天一改常態, 用譧誠態度分享他最近所得之寶貴精神食糧, 因為他讀完孔子的 <論語>, 後悔沒有早些發現這本偉大經典。可以想像, 這面第三者文化鏡子, 何其發人心省。
即此完序, 好讓餘音迥蕩。
2017年元旦於香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