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義和諧
中國文化以個人及社會和諧為宗旨,本着仁義之心。仁是愛人,義是維持公正的價值依據。這些萬年一貫的做人準則,使中國人珍惜親朋情誼,超越時空,高據神仙之上。
表現在詩歌之中,各種送別和思念等情懷,為灞橋柳色和渭城風雨塗上慷慨豪放的色彩。
古時讀書人多數服務國家,做官或出征抗敵,遠離故鄉的家人和朋友。那不是簡單的事,因為關山遠隔,傳信困難,有者甚至一去永不回家的,所以送別和思念都是傷情的事情,充當了大量古詩的內容。
人生客世
生平少年日 分手易前期
及尔同衰暮 非復別離時
勿言一樽酒 明日難重持
夢中不識路 何以慰相思 沈約《別范安成》
這是一首很著名的贈別詩,因為它把時間與人生的過程統合起來感嘆別離。中國詩人素有强烈的時間性,早在《詩經》之中,即有〝今我不樂,日月其除〞,〝今我不樂,日月其邁〞的感嘆。到了漢代,《古詩十九首》更表現得明顯强烈。如名句〝人生天地間,忽如遠行客〞(《青青陵上柏》),即把人生客世之情放在宇宙永恒的境況中,寄望無限。
沈約這首詩不難讀明,但亦需要畧加解釋,方能深入了解其妙處。第一句說,年少生命旺盛的時候,大家每次分手都容易期待重逢之期,所以並不傷心。〝前期〞即是重逢的時候。
第三句就把時間放在歷史興衰和個人遭遇的背景中,只有了解其中狀況,纔能明白詩人的心態。沈約在宋、齊、梁三個朝代做官,親見國運更替無常,人生多蹇,所以寫下第三、四句,感喟人生多變,應該珍惜短時間的相逢,因為,雖然共飲一樽酒這樣平常的事,明天亦可能難再。
結語用戰國人的故事預言朋友別後相思無憑的典故,情味深永而哀傷至極。詩人用樸素的日常語寫離別哀愁,卻因為把交錯紛紜的世事的易與難脈脈味出,使全詩涵意豐富,其實情普化而超越時空,所以這是大家公認的好詩。
比鄰知己
最馳名中外,而且表露中國人的心胸遠濶的送別詩,當推唐朝王勃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,詩云
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
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
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
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
首聯說出送別的長安,把相隔數千里的秦、蜀兩地連在一起,氣勢如虹,為下文的離別和天涯鋪下背景。
第三聯奇峰突起,用曠達的胸懷概括了朋友遠隔的空間,大小由己,鑄就了千古名句。尾聯更進一步,說明朋友分手不必悲傷,只要有情天涯遠隔還不是心心相連嗎?
王勃這首詩的構思不出偶然。它意境寛濶,音調爽朗,精神高格,頗受曹植的《贈白馬王彪》一詩所影響。詩云:
丈夫志四海 萬里猶比鄰
恩愛苟不虧 在遠分日親
殷切呼喚
李白重情,與杜甫尤其情重,兩人都寫下互相憐憫和思念的律詩,綿綿呼喚。
我來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
城邊有古樹 日夕連秋聲
魯酒不可醉 齊歌空復情
思君若汶水 浩蕩寄南征 李白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
李白在詩的首聯即深深自怨,表達他送走老友以後的惆悵和無聊,語氣沉重。他用了全詩八句中的六句寫〝我〞,李白的環境狀況和失落心情,沒有一字提及杜甫。這就好像製造一個逐漸澎漲的高潮,讓第五句的〝思君〞驟然爆發出來,一發不可收拾。
汶水發源於山東萊蕪地方,向西南暢流。李白以浩浩江水比喻自己對友人的思念,寄意要隨水流向他所去的地方,真是洒脫悠遠。
不見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
世人皆欲殺 吾意獨憐才
敏捷詩千首 飄零酒一杯
匡山讀書處 頭白好歸來 杜甫《不見》
李白畢生懷才不遇,生性狂放,時常吟詩縱酒,笑傲公侯,所以仕途不暢,有一陣更被捲入不必的是非,被人指為〝亂臣賊子〞,準備處以極刑。這時候,杜甫客居成都,聽到消息悲憤至極。畢竟,他已經十五年沒有見過李白了。
這首詩用日常口語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,緬懷他對李白的一切深感無奈和〝真可哀〞。說到李白的飄零,杜甫為老朋友的遭遇感到不公平,為他的命運喊出熱切的呼喚:〝匡山讀書處,頭白好歸來〞。全詩從開頭嘆〝不見久〞,到末句〝好歸來〞渾然一體,不假藻飾,直抒胸臆。詩人以真摯濃厚的感情產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,直透讀者心肺。
相思自然
楊柳渡頭行客稀
罟師蕩槳向臨圻
惟有相思似春色
江南江北送君歸 王維《送沈子福之江東》
歷史沒有沈子福的生平資料可考,他是王維在長江上游送別的朋友。唐代文人有折柳枝送客的習慣。罟師指謂漁人或船夫。首聯平淡地記述送別的情景,雖說大家依依不捨,卻如常要做應做的事,無甚出奇
忽然,詩人即景寓情,想起假如自己與朋友的相思之情即如眼前的美妙春色一樣,不論地域或方位,都緊緊跟隨人的去向,時常相伴,那麽,景在情在,不是十分美麗溫馨的事嗎?他執筆疾書,寫下〝惟有相思似春色,江南江北送君歸〞的絕唱,低徊,婉約,藝術魅力無限。王維詩淡,卻是淡中味濃的。
明月同鄉
流水通波接武崗
送君不覺有離傷
青山一道同雲雨
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《送柴侍御》
首聯平易地說,我這兒跟你遠去的武崗一水相接,你我便不必為了分離而悲傷了。況且,我們日後相處的一道青山受着同一片雲雨滋潤,而大家分享的也是同一個明月,根本就身處一個故鄉。實在說,詩人是明知離別之苦的,為了勉慰遠去的朋友,他費盡心思,想出了化遠為近,變兩鄉為一鄉的構想,不含半點牽强。
誰都知道,〝送君不覺有離傷〞只是體貼的安慰說話,是一種〝道是無情卻有情〞的藝術造工。王昌齡寫了不少送別和留別的情文並茂的絕句,大都在空間上做工夫,叫人不要為了身處異地便一定感到孤獨。例如:〝荊南渭北難相見,莫惜衫襟着酒痕〞,〝平蕪盡處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〞等,都道盡別後思念,盡在不言之中。